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The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assessment of Land use changed in the west of Jilin Province
孙晓庆,陈刚
摘要(Abstract):
利用吉林西部1998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遥感解译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建立了包括土壤、大气、水及生态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子赋权,应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环境由于耕地面积及研究区人口的增加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大气环境于生态环境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状况有所改善,但综合土壤、大气、水及生态环境的总体定量评价分析,该区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耕地及水体等土地使用的管理,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关键词(KeyWords):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评价;递阶层次模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孙晓庆,陈刚
DOI: 10.15920/j.cnki.22-1179/tv.2011.11.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健.安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3):352-358.
- [2]姜玲玲,林年丰,唐晓慧,等.吉林西部生态环境研究及质量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5,22(2):246-250.
- [3]韩永伟,高吉喜.中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3):60-62.
- [4]庄锁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582-590.
- [5]赵伟.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8.
- [6]王素敏,翟辉琴.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4,2(2):31-38.
- [7]王丽,钱乐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方法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302-307.
- [8]赵哲远,马奇,华元春,等.浙江省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1):55-62.
- [9]喻锋,李晓兵,王宏,等.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地理学报,2006,61(6):645-653.
- [10]王红玲,林建平.汕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92-6795.
- [11]靳英华,周道玮,吴正方,等.吉林省西部生态安全研究初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6):17-21.
- [12]陈加兵,郑达贤,等.土地利用变化对福建生态系统结构及服务功能的影响探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6):98-105.
- [13]潘竟虎.近15年来长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于环境,2005,14(3):112-117.